噪声和其它污染不同,它是一种物理性污染,声源输出停止后,污染立即消失,不留下任何残余物质。一项环境监测报告表明,全国有近2/3的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噪声污染,干扰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是目前城市居民最为关心、反映最为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现在我们对基本的噪声知识进行介绍:
(1) 声学术语
驻波(Standing wave): 由于频率机同的同类声波互相干涉而形成空间分布固定的周期波。
混响(Reverberation): 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由于房间边界面或其中障碍物使声波多次反射或散射而产生声音延续的现象。
声桥:双层或多层隔声结构中两层间的连接物。声能以振动形式通过它而在两层间传播。
撞击声(Impact noise):由于撞击固体而在室内引起的一种噪声。
吸声 (Sound absorption):声音进入多孔材料或引起可弯曲变形的板振动后,声能转化为热能的效应。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与空气质点因振动摩擦使声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的声波随传播距离增加逐渐衰减的现象,称为空气吸收;当声波入射多孔吸声材料时,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空气与孔壁的振动摩擦,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成热能而被吸收,称为材料吸声。任何材料对入射声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吸声能力,平均吸声系数超过0.2的材料才称为吸声材料。多孔吸声材料吸声频率的特性是:中高频吸声系数较大,低频吸声系数较小。
噪声 噪声有两种意义:
① 在物理上指不规则的、间歇的或随机的声振动。② 在心理上指任何人们不希望听到的声音。
声音的产生是物理现象,而噪声是人们对声音的一种主观感受和心理感受。因此,凡是人们不希望听到的任何声音,即对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干扰的声音,统称""噪声"。
隔声(Sound insulation):材料降低传声的能力。
建筑物受到外部声场的作用或受撞击而发生振动时,声音就会透过围护结构传进来,这叫"传声"。由于围护结构的作用,传进来的声能总是有所减少,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隔绝外部空间声场的声能,称为"空气声隔绝";使撞击能量辐射的声能有所减少,称为"固体声或撞击声隔绝"。这和"隔振"的概念不同,前者是指到达接受者的空气声,后者是指接受者感受到的固体振动。采取隔振措施可减少振动源或撞击源对围护结构(如楼板)的影响,降低撞击声本身的声级。
隔声机理:当声波依次透过特性阻抗完全不同的墙体、空气介质时,造成声波的多次反射,发生声波的衰减,并且由于空气层的弹性和附加作用,是振动能量大大衰减,从而达到隔声效果。
(3) 各类厅堂、剧院最佳混响时间表(点击查看)
(4) 声波特性及降噪方法:
A?声学系统是由声源、传播途径和接收器三环组成,因此控制噪声必须从这三个方面考虑,既要对其进行分别研究,又要将它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考虑。
B?在声源处抑制噪声,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即积极处理。包括降低激发力,减小系统各环节对激发力的响应以及改变操作程序或改造工艺过程等。
C?在声传播途径中的控制,采取声学控制手段,即消极处理。这是噪声控制中普遍技术,包括隔声、吸声、消声、阻尼减振等措施。
以下我们就大家易于混淆的隔声和吸声进行比较:
A 吸声,对同一个空间,改变室内声场的特性。吸声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室内的混响声,对直达声不起作用,也就是说吸声可提高音质,但对降噪能力效果不好;且吸声材料是以多孔、疏散的材质,隔声则是以密质为主的;
B 隔声,相对两个空间的,隔声的主要作用就是隔断声音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防止噪声的干扰。隔声材料材质的具体要求是:密实无孔隙、有较大的重量。
C 但是一般在进行降噪处理时都是吸、隔声相结合来治理,即运用隔声隔断外来的噪声及室内噪声传于外面,再用吸声调解室内的混响声。当然要做好最佳效果,还要考虑房间的结构,驻波、声焦点、声死点等。
噪声和其它污染不同,它是一种物理性污染,声源输出停止后,污染立即消失,不留下任何残余物质。一项环境监测报告表明,全国有近2/3的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噪声污染,干扰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是目前城市居民最为关心、反映最为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现在我们对基本的噪声知识进行介绍:
(1) 声学术语
驻波(Standing wave): 由于频率机同的同类声波互相干涉而形成空间分布固定的周期波。
混响(Reverberation): 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由于房间边界面或其中障碍物使声波多次反射或散射而产生声音延续的现象。
声桥:双层或多层隔声结构中两层间的连接物。声能以振动形式通过它而在两层间传播。
撞击声(Impact noise):由于撞击固体而在室内引起的一种噪声。
吸声 (Sound absorption):声音进入多孔材料或引起可弯曲变形的板振动后,声能转化为热能的效应。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与空气质点因振动摩擦使声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的声波随传播距离增加逐渐衰减的现象,称为空气吸收;当声波入射多孔吸声材料时,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空气与孔壁的振动摩擦,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成热能而被吸收,称为材料吸声。任何材料对入射声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吸声能力,平均吸声系数超过0.2的材料才称为吸声材料。多孔吸声材料吸声频率的特性是:中高频吸声系数较大,低频吸声系数较小。
噪声 噪声有两种意义:
① 在物理上指不规则的、间歇的或随机的声振动。② 在心理上指任何人们不希望听到的声音。
声音的产生是物理现象,而噪声是人们对声音的一种主观感受和心理感受。因此,凡是人们不希望听到的任何声音,即对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干扰的声音,统称""噪声"。
隔声(Sound insulation):材料降低传声的能力。
建筑物受到外部声场的作用或受撞击而发生振动时,声音就会透过围护结构传进来,这叫"传声"。由于围护结构的作用,传进来的声能总是有所减少,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隔绝外部空间声场的声能,称为"空气声隔绝";使撞击能量辐射的声能有所减少,称为"固体声或撞击声隔绝"。这和"隔振"的概念不同,前者是指到达接受者的空气声,后者是指接受者感受到的固体振动。采取隔振措施可减少振动源或撞击源对围护结构(如楼板)的影响,降低撞击声本身的声级。
隔声机理:当声波依次透过特性阻抗完全不同的墙体、空气介质时,造成声波的多次反射,发生声波的衰减,并且由于空气层的弹性和附加作用,是振动能量大大衰减,从而达到隔声效果。
分贝 一个以对数刻度表示的声音强度的量。通常用来表示声场中某点的声压级或声源的总声功率级。他的数学定义是相同参量的测试值与参考值之比的对数的10倍,参量与声源能量有关。
回声(Echo gereration):由单一声源发声而产生了时间延迟所导致的多余一个声源的听觉效应,其原因是一些反射声的声程差彼此超过了17m。
(2) 噪声限值指标
声学环境功能区划分及执行标准级别
|
类别
|
功能区
|
环境噪声标准值dB(A)
|
昼间
|
夜间
|
Ⅰ
|
居住区、文教区、居民集中区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集中的区域
|
55
|
45
|
Ⅱ
|
居住、商业和工业混合区,规划商业区
|
60
|
50
|
Ⅲ
|
规划工业区和业已形成的工业集中地带
|
65
|
55
|
Ⅳ
|
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
|
70
|
55
|
|
注:昼间与夜间的时间段是在22:00时划分的
|
|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
类别
|
昼间
|
夜间
|
Ⅰ
|
55
|
45
|
Ⅱ
|
60
|
50
|
Ⅲ
|
65
|
55
|
Ⅳ
|
70
|
55
|
|
注:本标准适用于工厂及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
|
|
部分室内允许噪声级
|
建筑类别
|
房间名称
|
允许噪声级dB(A)
|
平均
|
最大
|
住宅建筑
|
卧室、书房
|
40~55
|
50
|
起居室
|
45~50
|
|
学校建筑
|
要求安静的房间
|
40
|
|
普通教室
|
40~50
|
55
|
医院建筑
|
病房
|
40~45
|
50
|
门诊室
|
35
|
60
|
手术室
|
45
|
50
|
旅馆建筑
|
客房
|
40~45
|
|
会议、多功能大厅
|
45~50
|
|
办公室
|
50
|
55
|
宴会厅
|
55~50
|
|
|
|
我国城市区域振动允许标准
|
地区类别
|
时间
|
允许标准值(dB)垂直振动
|
特别住宅区
|
昼间
|
65
|
夜间
|
65
|
居民、文教区
|
昼间
|
70
|
夜间
|
67
|
混合区、商业中心区
|
昼间
|
75
|
夜间
|
72
|
工业集中区
|
昼间
|
75
|
夜间
|
72
|
交通干线道路两侧
|
昼间
|
75
|
夜间
|
72
|
铁路干线两侧
|
昼间
|
|
|
|
|
|
(3) 各类厅堂、剧院最佳混响时间表
(4) 声波特性及降噪方法:
A?声学系统是由声源、传播途径和接收器三环组成,因此控制噪声必须从这三个方面考虑,既要对其进行分别研究,又要将它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考虑。
B?在声源处抑制噪声,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即积极处理。包括降低激发力,减小系统各环节对激发力的响应以及改变操作程序或改造工艺过程等。
C?在声传播途径中的控制,采取声学控制手段,即消极处理。这是噪声控制中普遍技术,包括隔声、吸声、消声、阻尼减振等措施。
以下我们就大家易于混淆的隔声和吸声进行比较:
A 吸声,对同一个空间,改变室内声场的特性。吸声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室内的混响声,对直达声不起作用,也就是说吸声可提高音质,但对降噪能力效果不好;且吸声材料是以多孔、疏散的材质,隔声则是以密质为主的;
B 隔声,相对两个空间的,隔声的主要作用就是隔断声音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防止噪声的干扰。隔声材料材质的具体要求是:密实无孔隙、有较大的重量。
C 但是一般在进行降噪处理时都是吸、隔声相结合来治理,即运用隔声隔断外来的噪声及室内噪声传于外面,再用吸声调解室内的混响声。当然要做好最佳效果,还要考虑房间的结构,驻波、声焦点、声死点等。